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焦作大学:政校行企协同育人 共谱产教融合新篇

发布时间:2025-11-21     编辑:宣传统战部      供稿: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     审核人:  浏览次数:

焦作市作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试点,正加速推进“三十工程”,布局培优育强“3+13+N”重点产业链群。近年来,焦作大学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在不断探索,依托产业学院在产教融合的沃土上,探索“四融五共”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持续发挥在人才和技术方面优势,服务企业技术技能培训,全面提高行业劳动者职业技能,为行业企业、区域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了强劲动力和人才支撑。通过政府政策引导、高校专业建设、行业协会标准制定和企业技术反哺的四方联动机制,逐步形成了“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


创建服务地方产业平台

在“政-校-行-企”四方协同建设思路指导下,通过专业共建、课程共担、教材共编、师资共享、基地共用,企业专家担任产业导师,学院教师入驻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模式。推动了产教深度协同育人,服务了产业的人才与技术需求,已初步建设成为“一基地两平台五中心”的现代产业学院。

学院搭建地方创新驱动发展的智力支撑平台,与焦作市化工行业头部企业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成立包含企业研发人员的博士/教授创新服务团队3个,联合多氟多、佰利联开展技术攻关与研发,为企业提供了技术与智力支持,学院连续四年获批省科技攻关项目并顺利完成结项工作。此外,在与企业深度融合过程中,聘请企业导师15名,引导中青年教师在企业挂职锻炼20人,构筑青年教师融入产业的渠道。组建由企业技术人员和校内教师组成的双师型队伍,面向产业全方位开展校企协同培养人才、科技服务等工作。


推行政校行企协同机制

通过构建政府引导、高校育才、行业赋能、企业参与的“政-校-行-企”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着力打造以实践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对接产业升级需求,切实加强“岗课赛证”融通职业教育,着力培育与产业发展更适应、更完备的人才培养新生态。

学院不断推行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协同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构建“职业院校+企业”双主体培育、“学校教学+企业实训”双方案培养、“课堂+实训平台”双场景教学、“学校教师+企业师傅”双师化育人、“学校学生+企业学徒”双身份成长的“双元育人”职业教育模式,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实现教育质量、企业发展、产业创新和就业提质的同频共振。


打造化工人才培养高地

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全方位服务焦作市地方化工产业链发展,构建实施以头部企业为牵引的“四融五共”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与多氟多等一批龙头企业深度合作,将优质资源融入工科人才培养。通过共建多氟多产业学院方式,增强了服务当地产业发展能力。多氟多产业学院被教育部授予国家级“多氟多生产性实训基地”。2023年学院与多氟多联合成立“现代化工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教育部立项建设。

近年来,立足焦作重点产业链群中新材料、现代化工等产业建立产业学院,与多氟多、佰利联等十余家上市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共建师资、共建课程等合作,推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合作育人,全力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五年来为多氟多等企业开展职工技术培训超5000人次,内容涵盖化工原理、安全生产、新工艺新技术等,助力企业员工从“操作工”向“工艺师”转变。

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将继续创新和优化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提升政校行企在人才培养上的协同效应,为焦作市持续推进“三十工程”,着力培育壮大“3+13+N”重点产业链群,为地方化工产业发展持续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关闭

地址:河南省焦作市人民路3066号 邮编:454000 招生咨询电话:0391-2989911 2989922 2989933 

豫ICP备2021020965号 | 焦公网安备41080002000877  值班电话:0391-2985000

Copyright © 2002-2025焦作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