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焦作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焦作大学开展“法佑青春”送法进校园暨“代表跟案”活动,将山阳区人民法院刑事案件庭审“搬”进校园,为近300名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法治教育与青年成长深度融合的公开课。焦作中院党组书记、院长李红芬,全国人大代表、焦作市政协副主席、焦作大学校长霍晓丽出席活动并讲话。
“现在开庭。”当日8时30分,随着山阳区法院刑庭庭长谢亚非敲响法槌,一起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案件开庭审判。在人大代表的全程监督见证和在校师生的到场旁听下,法官精准把控节奏,从法庭调查、严肃讯问并引导举证质证,到法庭辩论、组织控辩双方充分发声,再到检察官、法官循循善诱、情真意切的法庭教育,每个程序都严谨规范、公开透明,让刚性司法柔性落地,也向广大师生展示了案件审理的全流程。
庭审结束后,焦作中院少审庭负责人武丽娟以案释法,详细介绍了法庭构成、审理程序等基本知识,并与台下学生就案件本身涉及的法律条款等内容进行互动问答。通过该案件提醒广大青年、特别是在校大学生要增强法律意识、防范意识,不要被“蝇头小利”诱惑,无意中成为犯罪链条的一环,作为销赃的目标。通过被告人走上犯罪道路的沉痛教训,让大家直观感受到现阶段多发于青少年群体罪名的犯罪门槛低与刑罚代价大,更直观理解“莫违法,违法必被究”的深刻道理。
“当法槌在报告厅里敲响,当案件的细节在眼前铺陈,我真切地感受到,法律并非虚无缥缈,它就真实地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一张无形的保护网,也如同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这起案件像一面镜子,让我们警醒。”人文学院学生孙世鑫说。“这种庭审给我们带来了心灵的震撼,也让我们每个人都能真切的感受到,法律绝不是冰冷的条文,而是通过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在人们的心中种下敬畏的种子。”人工智能学院老师江孝辉说。
李红芬说,良好的法治观念,不仅是保护自己、远离风险的“护身符”,更是大家未来步入社会、承担责任的“必修课”。因此,她对同学们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做“知法明界”的清醒者,主动学习相关的法律知识,从源头上杜绝违法犯罪的可能。二是做“守法笃行”的践行者,把法律规则融入日常行为,让“遇事找法、办事依法”成为习惯。三是做“传法向善”的推动者,主动向身边同学、朋友分享法律知识,共同营造“人人懂法、人人守法”的校园氛围。
霍晓丽谈了三点感触:一是“警”。庭审进校园,清晰映照出忽视法律规则可能引发的严重后果,更敲响警钟——法律底线不容逾越。二是“近”。这种沉浸式体验,彻底打破了法治与青年群体之间的“距离感”,实现了法治精神“入耳、入脑、入心”。三是“融”。这是一次司法机关与高校协同推进法治教育的典型范例,通过双方优势互补、资源互通,为法治育人注入了新动能。她希望广大青年学生做法治精神的坚定信仰者、法治实践的自觉践行者、法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同时她表示,作为人大代表,将一如既往地关注并支持法院工作,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共同守护社会公平正义。期待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校院”合作结出更多硕果。



